XX33448899@gmai|·c0m
添加时间:《金融时报》还在9月26日发表了对我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的采访,乐玉成详述了我国对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愿景并驳斥了外界的一些批评,而彭博新闻社则在10月12日发表了其记者对中国交通建设集团董事长刘起涛的专访,刘起涛谈论了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前景以及中交建在其中的作用,其中有不少内容是对外界关切的回应。这些评论文章和采访都有效地传达了我方的声音。
报道称,随着经济增长,人民富足,私人教育行业也实现了扩张。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投入支撑着私人教育行业的扩张。这一投入包括各种课后兴趣班,从而导致出现规模达4330亿元的细分市场。据弗罗斯特-沙利文公司预测,这一细分市场的规模明年将扩大到5000亿元。
苹果认为,它只是应用开发者的代理。抽成是向开发者收取的,而应用的价格是由开发者自己定的。此前,苹果也表示,如果最高法院允许这一案件继续审理,可能会对电子商务领域构成威胁。但用户认为,苹果通过Apple Store向开发者收取30%的抽成,是对垄断的不公平利用,导致应用的价格上涨,最后都转嫁给了消费者。
基金会金融服务这块,我们从09年开始的一项捐赠相关的业务,也有一个比较重要的理念,刚才提到基金会的整个价值观希望所有生命价值平等。我们同时相信不需要为穷人创造一个平行的系统,而是希望每个人提供普惠的世界。这样才能有内生动力,尽快实现金融服务可普及的目标。
回顾过去,中日关系在“逢8”的年份呈改善倾向。1998年江泽民主席访问日本、2008年胡锦涛主席访问日本。2018年李克强总理和安倍也实现了互访。恰好在40年前缔结的《中日和平友好条约》经过1998年的“二十弱冠”、2008年的“三十而立”,迎来了2018年的“四十不惑”。从民间层面来看,有必要实际前往对方国家,进一步加深对当地民众和文化的“正确理解”。另外,在企业层面,如果不能跨越文化和商业习惯的差异,双方下定决定全力以赴,协调只是徒有其表。今后不管面临什么样的问题,中日友好关系能否都能“不惑”呢?这取决于中日两国国民的努力。(作者:西村友作)
李一诺:谢谢贝老师,非常感谢今天有这样的机会。刚才贝老师也提到我的背景和金融服务和金融科技都没有什么关系。在我讲之前,先大概讲一下盖茨基金会,对于我们从事金融行业的同仁来讲也比较陌生。基金会成立于2000年,现在也将近18年的时间。我们最开始的起家在全球健康领域,主要对传染性疾病。后来在全球发展主要用中国的话来讲,跟扶贫相关的工作也有很大的拓展。我们的起家在非洲,跟大家讲一个小故事,其实当时是盖茨先生还是微软的CEO的时候,他们97年去非洲旅行,回来以后读到了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,在非洲每年有50万的孩子因为饮用水不干净,腹泻而死亡。当时他很难想像,意识到在发展中国家存在的基本问题。当时小的跟纽约时报的交流成为了基金会成立的契机,从基金会成立以来一直秉承的理念叫做所有生命价值平等,主要希望能够通过基金会催化式慈善的手段,能够支持在全球范围里面人口的发展。是这样一个大的背景。